65年毛主席回井冈山,一老汉前来看望却被阻拦,主席:必须要见的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3:54    点击次数:72

1965年,毛主席老人家总提起井冈山,可能因为他已七十多岁,常梦见那时的事儿。井冈山上,他有很多亲密战友,可革命到新中国成立,大部分战友都只留在他的回忆里了。

1965年,毛主席回江西开会时,特意抽空去了井冈山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虽常去江西,但多在庐山开会。其实,对共产党人来说,井冈山才是关键,它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理想起点。

1965年5月,毛主席和几位中央领导在江西开完会后,提出想去井冈山看看。他让当地领导别声张,就当没这事儿,就想悄悄地回去,不希望有接待和欢迎。

汪东兴当时负责保卫毛主席,他立马给井冈山管理局打电话,说有个大领导要去井冈山参观,不用特别准备,加强日常安保和保密工作就行。

毛主席还没到江西时,他早就在湖南长沙进行了三个星期的实地调研,仔细考察了当地情况。

毛主席听说这事后,哈哈一笑,说既然回了井冈山,就不用藏着掖着了。这地方出了不少好党员,而且他30多年前就和这儿的老百姓及祖辈有交往,大家都是共过患难的。

毛主席说过,井冈山的老百姓特别崇敬他,就因为他是从井冈山起家的。在那里,他建了红四军,带着红军一次次打退国民党围剿,壮大成了中央红军。

因此,井冈山的老百姓对新中国的成立过程特别清楚,心里都明明白白的。

他们明白这条路有多难走,也清楚毛主席也是从特别不容易的日子里一步步奋斗出来的。

毛主席重回井冈山时,许多当地百姓带着自家种的蔬果来看他。这些东西虽不贵重,却是他们的心意。毛主席知道后,再三叮嘱警卫员,绝不能收百姓的一点东西。

毛主席本想抽空见见井冈山的乡亲们,但好多事儿得考虑,加上他回去后会议和工作都堆着,所以跟乡亲们见面的事儿就暂时搁置了。

毛主席回井冈山时,有位名叫谢槐福的普通老人来到他住处附近。谢槐福是当地有名的谢氏族人,他们家族在井冈山时经常帮红军,跟党的领导人也挺熟。

谢槐福老人迈着大步走到毛主席警卫员前,说想见毛主席。警卫员按原则告诉周围的老百姓,毛主席现在没空,但一有时间就会来见大家。

毛主席多次叮嘱警卫员,得对乡亲们和和气气的。警卫员对谢槐福特别客气,谢槐福见毛主席正忙,就懂事地转身回家了。

晚上,警卫员把当天想见毛主席的井冈山老乡名单报给他。听到谢怀福的名字,毛主席笑了,一脸温暖。他在院子里走了走,然后决定并告诉秘书和警卫员们:

我觉得,得见见谢槐福,还有那些乡亲们也得早点碰头,干脆把他们聚到一块儿,一块儿见了吧。

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,毛主席去探望了井冈山周边的乡亲们。见到了不少老朋友,他们还在这里,身体硬朗。老朋友们的问候,让毛主席心里特别感动。

毛主席感慨万分,看到家家户户通电,亮堂堂的电灯,还有充足的粮食和暖和的衣被,他眼眶湿润了。想想三十多年前的井冈山,跟现在比,简直像两个世界。

谢槐福老人一直想见毛主席,终于如愿以偿,两人紧紧握手。谢槐福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的老朋友,两人关系特别铁。

谢槐福是井冈山谢家的人。毛主席刚到井冈山时,知道谢槐福靠砍柴烧炭为生,就让后勤部常去他那买木炭,好让战士们能暖和点。

交往几次后,谢槐福明白了,毛主席带领的红军部队不仅讲理,而且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,是真正的子弟兵。

谢槐福赶紧阻止了毛主席,但毛主席说,他那儿大衣多的是,再说大冬天劈劈柴也能暖和身子,锻炼一下挺好的。

谢槐福特别感谢毛主席的好意,可过了几天他才发现,毛主席并没有很多大衣,给他的那件就是唯一的。这让他很感动,无以回报,只能把自家的木炭送给毛主席。

但毛主席硬要给钱,还说送出去的大衣就不用还了。他说大衣是心意,可谢槐福的木炭得按买卖算,不然谢槐福一家咋生活呢?

毛主席离开井冈山后,谢槐福一直特别感激他。毛主席再回井冈山时,谢槐福老人就想当面说声谢谢。毛主席也记得他,多年后再见,两人都已上了年纪。

1965年重回井冈山,毛主席心里特别受触动。这么多年革命路,有的老朋友走了,有的还在,这让他深感这是一幅非常感人的生活图景。